仙一网 - 文献资料 - 医学书籍 - 医用实验动物学

第四节 地鼠(Hamster)

  一、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

  1.地鼠属哺乳纲、啮齿目、鼠科、帛鼠亚科动物。它是由野生动物训养后进入实验室的动物。

  2.地鼠是昼伏夜行动物,一般在夜晚8~11点最为活跃,运动时腹部着地,行动不敏捷,巧手营巢,牙齿十分坚硬,可咬断细铁丝,有很强的贮食习性,兴奋时发出强烈的金属性音响。雌鼠比雄鼠强壮,除发情期外,雌鼠不易与雄鼠同居,且雄鼠易被雌鼠咬伤。

  3.尾短,有颊囊。地鼠颊囊是缺少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免疫学特殊区,是进行组织培养,人类肿瘤移植和观察微循环改变的良好区域。

  4.生殖周期短。妊娠为16(14~17)天,为啮齿类动物中妊娠期最短者。地鼠成熟期快。雌鼠一个月已性成熟,之后即可进行繁殖,雄鼠2.5月可交配。哺乳期20~25天,离乳后雄鼠2月龄,雌鼠1.5月龄可配种。雄鼠成熟时体重为100克左右,雌鼠120克左右。成熟期时除发情期以外雌鼠不许雄鼠靠近。

  5.生产能力旺盛,生长发育快。每年每只雌鼠可产7~8胎,每胎产仔5~10只,平均7只左右。幼仔出生后生长发育很快,出生时全身裸露。3~4日耳壳开始突出体外,以后张开,4日长毛,12日可爬出窝外觅食,14日眼睁开,一边觅食一边靠母鼠汁哺育,生长很快。

  6.有嗜睡习惯,睡眠很深时,全身肌肉松弛,且不易弄醒,有时误认为死亡。室温低时出现冬眠,一般于8~9℃时可出现冬眠,此时体温、心跳、呼吸频率、基础代谢率均降低。室温低于13℃则幼仔易于冻死,室温最好保持20~25℃,相对湿度40~70%。

  7.好斗为其行为特征,难于成群饲养。金黄地鼠初胎时有食仔的恶习。

  8.中国地鼠易产生真性糖尿病,血糖可比正常高出2~8倍,胰岛退化,β细胞呈退行性变,易培育成糖尿病株。

  9.具有贮藏食物习性。其颊囊可充分扩张,贮藏能力极大,便于冬眠时食用。地鼠口腔内两侧各有一个很深的颊囊,一般深度为3.5~4.5厘米,直径为2~3厘米,一直延续到耳后颈部。通过颊囊将大量食物搬于巢中。

  10.地鼠对皮肤移植的反应很特别,在许多情况下,非近交系的封闭群豚鼠个体之间皮肤相互移植均可存活,并能长期成活下来,而不同种群动物之间的皮肤相互移植,则100%不能存活,并被排斥。

  11.金地鼠体温的高低与季节有关,夏天一般为38.7±0.3℃,一天内也有变化,晚上9~10点体温最高,从中午到傍晚较低,上午3~5小时和10时,其体温上升。颊囊内的温度为37±1℃,雄鼠直肠温度和颊囊温度大体一致,雌鼠直肠温度比颊囊低1~2℃。

  12.金地鼠心率为400次/分,呼吸频率73.6(33~127)次/分,呼吸量60(33.3~82.8)ml/分,在20~21℃血液量为体重的5%,寿命为的条件下,每小时每克体重要消耗氧2.3ml。颈动脉血压,8~12周龄时为78.7~101.3mmHg,12~17月龄为64.3~88.3mmgHg,17~24月龄为65.5~92.5mmHg,24月龄以上为62.0~91.8mmHg,红细胞总数5.9~8.3百万/mm3,血红蛋白14.85~16.20g/100ml血,白细胞总数7.200~8.480/mm3,成年地鼠2.5~3.0年。

  13.中国地鼠(黑线仓鼠)与金黄地鼠解剖生理特点基本相似,但也存在一些差异,如中国地鼠的染色体少而大,二倍体细胞2n=22,大多数能相互签别,定位明确,尤其Y染色体在形态上是独特的,极易识别。无胆囊,大肠长度比金地鼠短一倍,但脑重、睾丸大均比金地鼠重近一倍。